截至2022年底,深圳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5201家,总床位6.59万张,千人床位数达3.73张,社康机构达890家,15分钟城市就医圈基本形成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《关于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情况专项工作报告》初审认为,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市千人床位数达到4.5张,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。
(资料图)
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5201家
6月28日召开的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提交的《关于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情况专项工作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5201家,总床位6.59万张,千人床位数达3.73张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将新增床位2.7万张,是“十三五”新增床位的1.4倍,到2025年,千人床位数预计提升到4.5张,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。
深圳现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家,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7家,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8个,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3个。截至2022年底,深圳现有卫生工作人员14.52万人,其中医生4.73万人,护士5.16万人,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末全市医生数、护士数可分别达到5.71万人、6.02万人,千人医生数、千人护士数分别达到3人、3.2人,达到全国平均水平。
报告指出,深圳医疗资源总量和均衡性大幅提升。优质专科资源缺口加快补齐,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、南方医科大口腔医院深圳医院等一批急缺专科医院投入使用,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、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等加快规划建设。
深圳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。建设以“市级医疗中心+基层医疗集团”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,以市属医院为主体建设17家市级医疗中心,以区属综合医院为牵头医院组建19家基层医疗集团,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配置1家市级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,每个社区配置1家社康机构,初步形成了“顶天立地”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。
目前深圳还存在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,优质专科资源存在缺口,医院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等问题。报告透露,下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规划,以宝安、龙华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为重点,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进度,到2025年,将全市千人床位数提高到4.5张以上。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二眼科医院、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、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等专科资源项目。
深圳还将加快建设以“7+2”高水平医院为代表的龙头医院,构建医教研产协同创新发展平台,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卫生高地。到2025年,争取5个重点学科跻身国内领先行列,10个重点学科跻身华南地区或广东省内领先行列等。
深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优化
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报告进行初审后认为,深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持续优化,社康服务扩容提质成效明显,15分钟城市就医圈基本形成。2021年至2023年5月,深圳新增社康机构148家,总数达890家,新增全科医师3956人,总数达9334人,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提高到5名以上。
深圳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加快形成,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。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,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诊疗量占比达75%,其中社康机构完成33%,分级诊疗指标处于全国领先。
初审意见认为,深圳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供给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,取得较好成效,但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,比如缺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科龙头医院和高水平临床专科,医学学科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。
初审建议深圳要加强重点区域资源布局,要以宝安、龙华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为重点,全面开工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医疗卫生项目,加快推进龙华区市新华医院、市第二儿童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,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末,全市千人床位数达到4.5张,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。
(文章来源:南方都市报)
关键词: